第(3/3)页 —— 宋朝,开宝元年。 赵德芳已经是目瞪口呆:“这,怎能如此行事?”他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。 你以为功劳是人家的就直接走了。 发现没有打过还不回去救援。这到底是害怕打不过辽军?还是直接抛弃了杨业,将其当做拖延的方法? 一旁的赵光美摇了摇头,他已显然已经看出了问题的本质。无论是与杨业的争执、还是撤离、又或者是不回去救援、乃至曹兵压不住将领这些种种,都不是他们的能力问题,而是他们在争功。 这其中的问题可就大了去了,士卒们不懂也就算了,可武将们不可能不懂,只能说是不在意。 倘若没有为了保家卫国而战斗的理念,而是为了争功,为了荣华富贵,那么只要有功劳,就可以不将主帅放在眼里,可以不管正确的建议,可以不顾同僚的生死。 甚至宋朝的覆灭又如何? 赵匡胤沉默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们讨论。 他在的时候,这些骄兵悍将们纷纷听从他的命令,为了大宋,赴汤蹈火在所不辞。 没想到到了赵光义时期,居然紧变成了那样! 他只能长叹了一声。 【杨业儿子杨延昭、孙子杨文广等人继承祖父遗志,忠诚勇敢,守卫边疆,屡立战功,后世便有了杨家将的说法。父子孙三代皆为名将,智勇双全,号无敌。】 【杨业的情况传回京城,赵光义痛惜不已,追赠为太尉,封其长子为崇仪使,并给予了其家人大量补偿。】 【同时将让杨业沦落到孤军战死局面的主要责任人监军王冼乏为庶人,流放到荆州。主将潘美不作为,官职降三级。】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