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【定下了龙飞榜,共录取进士一百零九人,其余诸科二百零七人。】 【太平兴国八年开始,进士赐宴琼林苑已经成为一种定制,随后蓬勃发展。】 【雍熙二年首次开始实行了考官的亲戚进行“别试”的制度。即另设考场,另派考官,这一法令极大地回避了亲缘关系所造成的徇私,得到了朝廷百姓上下的全部赞同。】 【礼部要负责检查解试的合格人员名单,审核考生的资格,组织考试。】 【合格的举人将会由贡院放榜,正式奏明朝廷。殿试又被称为御试和亲试,是皇帝作为考官,亲自监考的一门。】 【他们考的题则是由政府专门安排官员出题,再提前准备好的不同批次的官员执行阅卷。】 【考试结束后,将由皇帝举行唱名仪式。正式向世人公布今年的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】 【注:后来还开创了两个新制度:一是对主考官实行锁院制度。即考官在奉诏开始成为考官后,当场就入贡院,与外界隔绝往来,根源拒绝打断其受到贿赂的可能。】 【二是糊名的实行了。糊名法是将举人的姓名、籍贯等辨识身份的个人信息全都糊去,防止考官看到后徇私舞弊。】 【这一制度后来也被流传到后世,愈发兴盛,从未断绝。】 —— 宋朝,淳化四年。 赵光义欣喜不已,放松了身体躺在龙椅之上,这些可都是他的功绩啊! 况且,自从隋文帝开创科举以来,科举制度被不少人看好,但录取人数实在太少,就连他的兄长也仿隋朝科举制,每年录取的士子也才不过几十人,这如何能使科举制正发挥其真正选拔人才的作用? 也就是他赵光义,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和完善,才让科举制度正式成为一个朝廷的根本制度,将其延伸至天下各处,将天底下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了出来,减少了明珠蒙尘的可能! —— 宋朝,开宝元年。 赵匡胤吩咐旁边的侍从,将这些科举制度的要点原封不动的抄录下来。 第(2/3)页